2022“卡塔尔”世界杯!“中国高校队”火了!_农业信息化_爱游戏官方全站app官网入口

农业信息化

2022“卡塔尔”世界杯!“中国高校队”火了!

时间: 2024-04-29 04:35:25 |   作者: 农业信息化

  从背包到足球,从裁判到赞助商,从新能源车到太阳能光伏电站,从草坪到体育场,中国在卡塔尔世界杯“杀疯了”!中国施工队、企业队、高校队、球迷队、国宝队......,“中国智造”在世界杯赛场内外闪耀。今天,我们不谈中国男足队,盘点走进世界杯赛场的

  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当天,中国外交部部党委委员、部长助理华春莹在推特上连发8条推文,图文并茂地介绍着世界杯中“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

  引人注意的是,对于足球比赛而言至关重要的草皮养护,也有着中国技术的奉献——本届世界杯所有比赛场地的草坪灌溉以及保养技术均由宁夏大学提供支持。除此之外,东南大学团队参与建设本次世界杯八大主场馆之一卡塔尔教育城体育场,南京体育学院教师马宁、苏州科技大学教师施翔、河南技师学院教师曹奕执法世界杯......中国高校队凭借研究项目的重大突破和卓越的人才教育培训成果闪亮“出海”卡塔尔。

  卡塔尔,一半沙漠一半海水。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天气特征情况也让这一届成为首次在北半球冬季举办的世界杯。

  为了草坪在秋冬季保持常绿,除了因地制宜找到符合在卡塔尔生长的草并种下之外,之后的灌溉技术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宁夏大学科研团队用时11年、自主研发的“智能风光互补节水灌溉”新技术,成为了解题之法。

  不同于普通的滴灌、喷灌地上作业,宁夏大学该项新技术成果发明的“智能控制地下渗管”,能均匀可控地渗出水滴,埋在作物的根部实施精准灌溉,在炎热干旱地区能够减少喷洒带来的蒸发损失。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宁夏大学与卡塔尔纳斯集团、华新国联(北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三方达成12.64亿美元的合作协议,这项节能灌溉技术在卡塔尔世界杯球场草坪等绿化项目的广泛运用,契合了卡塔尔“2030国家愿景”中提出的、将该国转变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社会的发展愿景。

  据人民网报道显示,宁夏大学“智能风光互补节水灌溉”新技术90%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已获得30多项中国发明专利。同时,已申请获批国家中埃科技援助项目1项,在阿曼和埃及建立节水灌溉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成功实现了宁夏科技成果在阿曼、阿联酋、埃及、科威特、卡塔尔等典型旱区的规模化应用。

  这项技术为世界杯“锦上添花”的背后,是宁夏大学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生态立区等需求日益突出背景下的多年攻关和深厚积累。宁夏是沿黄九省区中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因黄河而兴;但是宁夏三面环沙、生态脆弱“先天不足”,长久以来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着迫切需求。作为部省合建高校,宁夏大学秉承“不怕困难,不畏风寒;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的“沙枣树精神”,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精准对接自治区的发展需求。如研发出水稻品种“宁粳51号”,成功转化了智能红枣分选机、新型肥料、旱区节水灌溉技术等一批专利技术......凭借突出的办学优势和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懈攻关,已成为“塞上江南骄子摇篮”、“贺兰山下科技重镇”,为自治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持续贡献着力量。

  曾承办2020年亚足联冠军赛的卡塔尔教育城体育场,是本次世界杯八大主场馆之一,设计可容纳4万名观众,是首个全球可持续发展评估系统GSAS认证的五星级体育场。该体育场的屋盖结构采用环形索承网格结构,正是由东南大学罗斌教授、郭正兴教授团队负责关键技术方案。

  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荣获2022年度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东南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从建造方案的前期调查研究,到最终项目落成,无一不彰显着东南大学“止于至善”的校训。作为站在新结构研究潮流的顶端的研究者、本次体育场馆技术方案的重要负责人之一的东南大学罗斌教授,坚持将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同时,在预应力技术和智能建造方面,利用东大现代预应力公司“产、学、研、用”的实践平台,研究开发技术和产品,通过大量的工程应用和推广,得到反馈后来优化升级,形成良性循环;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作为综合应用新材料、新技术的实践型学科,其学科优势和发展成果贯穿应用于多个工程建设项目之中......这些都是东南大学的技术方案能够走出国门、得到国际认可的关键所在。

  在近120年的办学历程中,东南大学始终为科学进步、民族复兴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形成了“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和“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办学理念。如今,作为我国科学技术探讨研究与辐射的重要基地,东南大学近年来参与了“探月计划”、“三峡工程”、“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北京副中心、港珠澳大桥、高铁技术、南极科考、南海岛礁建设、无线充电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通过打造高水平科学技术创新格局,更好服务国家重大发展的策略,形成宽领域、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合作格局。

  作为四年一度的赛事,世界杯向来是全球的关注焦点。除了球队,裁判员队伍也备受瞩目。国际足联裁委会主席、已经退役的著名裁判员科里纳表示,“被选中的裁判员,代表着全球最高水准!”

  今年5月,国际足联在其官网上公布了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裁判员名单,有3名中国裁判马宁、曹奕和施翔。其中,马宁就职于南京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教师;施翔目前在苏州科技大学体育部工作;曹奕是河南技师学院的一名体育教师。本次世界杯中,3名中国裁判入选,是中国裁判员时隔20年后再度以裁判员身份跻身世界杯执法阵容,也是中国籍裁判员组首次以集体方式进军世界杯,创下了中国足球的新纪录。

  本次世界杯中,宁夏节水灌溉系统在沙漠地区大放异彩、东南大学为体育场馆建设提供的关键技术方案令世界瞩目,皆是我国高校的科研成果、先进的管理与技术的重要缩影。近些年来,慢慢的变多的高校“智造”成功“出海”、走向世界。

  自2017年共建“一带一路”科学技术创新行动计划启动以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2018年,教育部印发《高校科学技术创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行动计划》,强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充分的发挥高校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活动深入和国际交流活跃的优势,加强高校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创新引领和支撑作用;2020年12月,2020年教育部科技委全会、2020年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召开,会上强调高校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力优化高校科学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着力发挥科学技术创新在人才教育培训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2022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高水平国际合作,布局建设一批一流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平台,鼓励支持高校培育、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学技术创新行动计划。

  在科技对外开放水准不断提升的当下,中国高校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为各国一起发展和繁荣提供新动力。

  北京理工大学与阿联酋哈里发大学共建中国-阿联酋智能无人系统“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面向中阿两国智能无人系统当前的迫切需求和未来AI发展战略的导向,突破智能无人系统研发的“卡脖子”难题,解决多个在智慧城市、反恐防务、极端环境作业等领域难题。

  在印尼、俄罗斯等国,我国具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应用于当地的高铁项目,北京交通大学研究团队则是此项技术理论支撑的重要成员,他们提出了满足复杂环境条件的无砟轨道空间精细化设计理论,成功指导了此类型无砟轨道路结构的研发和应用。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团队十余年磨一剑,攻坚“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保持技术”,项目成果突破了我国高铁轨道平顺性诊断与保持技术瓶颈,打破了日、德等国的技术垄断,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理论与技术体系......凭借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建设和装备制造技术体系,我国高铁不仅开进了世界屋脊高寒、高原地区,实现了跨海过桥不减速,还以“中国标准”出海,为世界高铁贡献中国方案,不断释放影响力。

  大连海事大学牵头成立的海底工程技术与装备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有效实现国内外海底工程领域的教育、科研资源共享,全方面提升海底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能力与人才教育培训水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通过多年来对中东、中亚、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的油气富集区展开勘探开发研究,在油气层的形成与分布、油气富集规律和资源潜力评价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为当地油气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长安大学为交通运输行业和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和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同时,学校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全力参与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和“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相互连通,在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展现了不同凡响的长大风采、长大力量。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世纪浪潮正如江水滔滔袭来,“中国智慧”顺势而行、“中国制造”应势而为,“中国合作”聚势而强,不断推动各国共同繁荣发展,让“中国红”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为各方迈向更好的未来贡献出“中国力量”。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双一流”建设不断推进的当下,我国高校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攀升,越来越多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从校园走向世界。高校正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一幅高校绘就的科学技术创新宏图画卷正徐徐展开,傲立时代潮头、堪当大国重任的它们正书写一段又一段传奇。

  本文仅摘选了部分高校的科技成果,你还知道哪些中国高校科技走向世界?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来源:本文综合整理自新华社、央视网、澎湃新闻、各高校官网,软科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